佳木斯市天瑞瀝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地址: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
電話:
傳真:
網址:penshaji8.cn
道路冷補技術闡述在道路養護工程中,相對于傳統的熱態高溫修補概念而言,對于采用常溫或低溫冷態的修補,即為冷補。其冷態修補用的材料即為冷補材料,瀝青混合料,英文:C01d Patch。具體講,瀝青冷補材料是指沒有加熱的礦料(骨料)與稀釋的瀝青經過拌和而形成的一種混合料。根據拌和形式,可以分為兩種:工廠拌和、現場拌和。在1998年以前,我國城市道路工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冷補材料,只有水基的乳化瀝青材料,用于常溫修補。2000年以后,冷補材料作為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在國道、省道、市政道路上得到推廣應用。
與普通熱拌料相比瀝青冷補材料是一種高科技道路修補材料,可以全天候使用。適用于任何天氣和環境下修補各種不同類型的道路面層,如瀝青混凝土道路、水泥混凝土道路、停車場、機場跑道、橋梁伸縮縫等,下面就瀝青冷補技術簡要作以介紹。
一、瀝青冷補材料的成型機理
瀝青冷補材料的強度形成過程和熱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形成過程有所不同,熱瀝青混合料用的瀝青是熱塑性的,而冷補瀝青混合料的瀝青是經過改性的,己經不是完全的熱塑性。冷補混合料的強度形成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攤鋪,碾壓時具可塑性、流動性,能被擠壓至坑槽中不規則的地方。在行車和空氣的作用下使一部分溶劑揮發,瀝青逐步變稠,冷補混合料顆粒之間的分布更加緊密,空隙率減少,礦料相互的黏結更牢固。混合料的密度增大,對路面軟的感覺會逐漸消失,這一過程需要7—10天時間。此后強度還會逐步增加,經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其變形和強度會逐步穩定,達到或超過熱瀝青混合料冷卻后的性能。冷補混合料的強度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于改性瀝青自身的黏結性和黏附性及與礦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料的內聚力和黏附力所構成的。它們使得礦料顆粒料間不易分離,形成整體,也使混合料與原表面要有較高的粘著力而不易剝離、推移。二是混合料經碾壓后由于礦料顆粒間的嵌擠鎖結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料的內摩擦阻力。冷補料這兩部分力就構成其初期強度,并足以抵抗車輛荷載的作用。
二、瀝青冷補材料的特點
1、適用于任何天氣和環境
瀝青冷補材料適用的環境溫度范圍寬,可在-30℃至50℃之間使用。
2、施工簡單使用瀝青冷補材料,修補時無需粘層油。備料可隨用隨取,不需要重型施工機械,可根據路面的不同修補情況采用壓路機壓實,沖擊壓實,人工壓實。
3、質量好的瀝青冷補材料具有極強的抗老化和粘結性能。修補后的坑槽不易產生脫落,龜裂等不良現象,不需重復修補。
4、容易保存瀝青冷補材料常溫下可露天存放兩年以上,袋裝密封成品存放時間可更長。
5、生產簡單瀝青冷補材料生產工藝簡單,可直接利用簡易攪拌設備在當地生產。
6、便利交通用瀝青冷補料修補的區域無需封閉交通,可立即通車,能大大緩解因道路修補施工而造成的交通壓力。
7、綠色環保瀝青冷補材料生產和使用不會產生粉塵和黑煙,且成品不溶于水。因而不會污染大氣和地下水,有利于環境保護。
8、用途廣泛瀝青冷補材料與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金屬表面,木面等不同基質的材料均有良好的粘結力,可廣泛用于各種路面的修補與養護。
9、修補成本低使用瀝青冷補料施工,不受天氣和坑槽大小及數量的限制,修補及時,可避免坑槽擴大,節省修補材料,且修補時無需加熱或攪拌,根據實際用量隨時取用,剩余材料可在下次修補中繼續使用,不會造成材料浪費,真正地100%利用。
10、社會效益顯著使用瀝青冷補材料能及時修補路面,保持路面常新,保證道路暢通、減少路面重修次數,延長道路壽命。
三、瀝青冷補材料的施工
1、坑槽清理 將待修補的坑槽內及四周的碎石、廢渣清理干凈,坑槽內不得存有泥漿,冰塊等雜物。市政道路工程的修補,被修補的坑槽應整齊的切邊,廢渣的清除要見到固體堅固面為止。
2、填滿坑槽把足夠的瀝青冷補材料填進坑槽內,直到填料高出地面
1-1.5cm左右。市政道路修補,其冷補材料的投入量可增加10%或20%左右,填滿后坑槽中央處應稍高于四周路面并呈弧形,若路面坑槽深度大于5cm時,應分層填補,逐層壓實,每層3—5cm。
3、壓實鋪設均勻后,根據實地環境,修補面積的大小和深度,選擇適當的壓實工具和方法進行壓實。如人工用鏟背壓實、人力夯、振動平板夯壓實、壓路機壓實等。
4、清掃壓實完成后可在表面均勻撒上一層石粉或細沙,并用清掃工具來回清掃,以便細沙填滿表面空隙。
5、驗收修補完的坑槽表面應光潔、平整、無輪跡,坑槽四周邊角一定要壓實,無松散現象。普通道路修補壓實度要達到93%以上,高速路修補壓實度要達到95%以上。
四、瀝青冷補料的儲存及使用注意事項瀝青冷補料能在室內通風或室外無覆蓋的條件下儲存。為保持其松散性和存儲壽命,建議其最少存量為20—30噸(密閉容器較塑料袋能更好的儲存),存放場地應為堅硬的水泥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地面,并遠離易燃物品及高氧化度物料。傳統的道路養護方式受氣溫和雨雪及修補數量等客觀因素限制,對一些道路病害不能快速、及時地修補,引起了道路病害的擴大,增加了養護的負擔。